罗汉果原产于我国的广西、广东、湖南、江西和贵州等省区的亚热带山区。广西永福县、临桂县交界的山区是栽培罗汉果的起源中心,种质资源丰富,种类繁多,为引种驯化、
改良品种提供了宝贵的原材料。
清光绪11年(1885年)广西荣宁州志(即现广西永福县)就有罗汉果作药用记载。清光绪31年(1905年)广西临桂志县对罗汉果有较详细记述“罗汉果大如柿,椭圆中空,
味甜性凉,治痨嗽,由此可知,罗汉果在药用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。
200多年来,广西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罗汉果生产实践中,创造和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栽培管理经验。如园地选择、土壤管理、压蔓繁殖、人工授粉、采收、埋土防寒、烘烤加工等等。
解放前罗汉果仅在广西永福、临桂两县山区交界地方零星栽培,产量不多。解放后逐渐扩大了生产。广西罗汉果年收购量如下:50年代63-180万个;60年到30-324万个;
70年代299-1,295万个;80年代初已达到5000万个,比50年代收购量增加26.78-79.37倍。从栽培地区看,50年代仅桂林地区的两个县有种植,80年代初广西的八个地区50多个县,栽培面积达3万多亩,500多万株,成为我国罗汉果商品出口基地。
目前我国南方各省相机引种,向山区发展罗汉果生产。
湖南省零陵地区1982年产果25万多个;广东花县已引种成功;福建的永春县亦开花结果。罗汉果生产的前景是十分喜人的。